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毕 节人 的 信 息 门 户 网 站
毕节网 首页 毕节文化 查看内容

将军山阻击战

2021-7-20 09:34| 发布者: 毕节在线| 查看: 172240 |原作者: 徐世勇

摘要: 将军山阻击战

将军山阻击战

/徐世勇

 

将军山,在几十座巍峨山峰组成的天然屏障中,位居群峰之首。雄伟而壮丽,将军山位于大方县城西北,离大方县城北约7公里。这里是大方通往毕节的要道,是贵州通往黔西北和连接四川、云南的必经之道。山下的七家田,是片开阔而低凹的丘陵地带。四周群山环抱,森林密布将军山属于磅礴乌蒙山之余脉,被当地人称为“天地人合”的马鞍山,备着将军使用之鞍马。被称为阁鸦顶上看飞鹅的“侯爷坟”,喻“文到阁武到侯”的军武到家,登临主峰之,举目四望:北有瓦厂塘,南有仙宇洞,东有联壁塔四有海拔2300多米的龙昌坪大山,众多景观置之视野大方县城尽收眼底。将军山之得名已不知多少朝代了。红军长征至此的一大胜仗,又给它注人了历史内涵,肖克、陈靖、张至秀等一些将军重走长征路,不时来到这里,将军重上将军山和革命历史电视连续剧《龙腾乌蒙》的播出,更使将军山名远播。



1936年1月,处于敌强我弱的红二、六军团,决定撤离石阡向西转移。途中连续接到中央的电报指示,指示“红二六军团可在滇、黔、川活动并具体指示“黔西、大定(大方)、毕节地区条件较好”,于是红二、六军团在贺龙、肖克等首长率领下,挥戈黔西北。拟在黔、大、毕开创革命根据地。大方处于黔西、毕节两县之中,正是建立根据地的要地。2月1日,红军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渡了乌江上游的鸭池河,2日,红军主力安然过河,3日占领黔西,6日占领大定(大方)。

红军占领大方的第二天,即2月7日便在大方县城成立了临时革命政权机构——“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”。贺龙同志任主席,朱长清同志为副主席,因当时贺龙同志还在打鼓新场一带指挥作战,由陈希云同志任代主席。

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”在地下党的配合下,第3天(2月9日)便拿下了毕节重镇。至此,黔、大毕三县已由红军占领。“革委会”便领导当地人们开展声势浩大的各种建设根据地的革命斗争。1936年2月中句,红军就在将军山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。2月18日,敌郝梦龄、万耀煌纵队第十三师向大定推进。19日凌晨,红军军团十七师接到贺龙、任弼时的命令。要十七师在大定县城西北一带选择有利地形阻击敌人。十七师坚决执行总部的命令,根据侦查到的地形,发现将军山是个打阻击的好地方,于是师长刘转连决定发扬红军连续作战,不怕疲劳,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,日夜兼程,于拂晓前抵达将军山。根据地形,四十九团埋伏于将军山东面;五十团埋伏于七家田北面的松林坡;五十一团埋伏在公路东侧之杨梅坡上,形成了一个口袋状,红十八师五十三团作为预备队,为了打好这一仗肖克星夜间程从大定县六龙赶到将军山亲自指挥。20日清晨,敌万耀煌纵队十三师从遵义地区向黔、大、毕进犯时,从各团抽调精壮士兵500多人组成有7个连的“尖兵营”,也是敢死队,在少校、营长伍琮琦带领下,出大定北门,大摇大摆向将军山开来。肖克、刘转连迅速部署兵力,控制了有利地形。10时许,敌尖兵营全部进入伏击圈,五十团正面首先向敌人开火,五十一团截断敌人后路,集中机枪、步枪齐向敌人开火,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,毙敌100多人,敌军在强大的火力攻击下招架不住,就往雷打树坡方向退去,拼死占领了雷打树坡高地。此时,埋伏在将军山带高地的四十九军团,在刘转连同志亲自指挥下,从雷打树坡后侧一拥而上,一阵杀喊声,机关枪、冲锋枪、手榴弹一起向敌人开火,敌人丢下40余具尸体,被压到山脚下,雷打树坡高地被四十九团占领。敌人又企图向东关林方向突围,此时埋伏在小营坡、周家坡的红军战士一齐杀出,挡住了敌人去路。红军从四面逐渐缩小包围圈,把敌人全部围进雷打树坡脚的麻窝里,敌人成了瓮中之鳖,在红军的猛烈攻击下,又死伤多人,余者300多人全部投降。经过一个半小时激战,全歼敌尖兵营,激获步枪300余支,轻机枪9艇,毙敌100多人,俘敌300余人。敌尖兵营营长武宗琦开枪自杀。战斗结束后,十七师便在将军山一带山顶构筑工事,准备继续阻击敌人。敌尖兵营被歼后,万耀煌纵队余部龟缩大定城,不敢再贸然向毕节进犯。直到25日,敌郝梦龄纵队进至锅厂,逼到十七师将军山阵地之北侧,万耀煌部主力才向将军山反扑。这是,红军居高临下。待敌人进入一定距离时,红军战士手中的轻重机枪、步枪、手榴弹一齐开火。敌人随即死伤一片,接着发起冲锋,一直把敌人赶到山脚下才返回阵地。



26日,十七师完成阻击任务后,按照指挥部命令逐步向毕节撤退。将军山之战,从19日全歼敌尖兵营开始的阻击战,历时7天。这是红二、六军团在黔大毕对敌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战役,战斗中红军牺牲20多人,伤110余人。

1984年肖克将军重走长征路,来到大方,将军重上将军山,看到当年他亲自指挥作战之地,感慨万千,他说“将军山战役的胜利,阻击了敌人的急追。我军控制将军山,形成了在毕节、大方地区开展游击根椐地活动的东西屏障。”将军感慨之余, 挥毫写下“将军山之役纪念碑”八个大字,并认认真真的写下自己的名字。1985年,大方县人民政府在将军山下修建了“将军山之役纪念碑”,碑文系肖克同志所题1994年7月29日,肖克老将军重返将军山故地,缅怀当年牺牲的红军战士,在“将军山之役纪念碑”前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。联想到当年的战斗情景时,肖老说:将军山之役,控制将军山,使敌人不能迅速进犯毕节,形成在毕节、大定(大方)地区开展游击根据地活动的东面屏障。同时,也为红二、六军团全部撤出黔、大、毕准备作新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而今的将军山,正与县城南郊风景区遥相呼应,一北一南,表现出大自然与人民的和谐,形成了“天人合一”的新景观。春节前后,四周山茶雪白;“清明”到来,满山的杜鹃红遍,百花齐放,竟献于纪念碑前。值此良辰佳境,方城人民踏青,无不去到纪念碑前献一東鲜花。机关、学校,更是乘此佳节组织集体祭奠烈士英灵。当地苗家有着悠久的传统的“跳花”习惯,纪念碑修好之后,他们便将“跳花坡”迁至纪念碑前。值此山茶怒放,杜鹃已开的花季,苗家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,穿着节日的盛装,从四面八方的山路上赶来,有如花“河”尽归于此;芦笙悠扬,裙舞翩翩,与山花融为体,相映成趣;以最美的歌舞南于碑前,表达苗家人民对先烈的怀恋,而今,这里以“将军山”命名的学校、企业纷纷崛起,汇成一股经济建设的激流,形成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场所。


(注:转载需注明来源)


(责编:王正方)

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