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利:扎根黔西,倾情教育 文/李光明 侯进勇 “在这个世界上,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。”这告诉我们:一个人既要有梦想,更要有对梦想坚守到底、永不退缩的信念和勇气。对一名教师来说,这块“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”便是深深扎根在心里的“教育梦”。 有这样一位老师,十九年来不忘初心,坚守梦想,把根深深扎进教育的土壤。他——就是黔西市水西中学教师张利。 张利老师毕业于四川宜宾学院,十九年前,他告别家乡四川眉山,告别父母亲朋,怀揣支援贵州教育的梦想,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贵州省黔西市水西中学任教。他主要从事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。 “春华秋实染白发,无怨无悔迎春夏”,张利老师已在水西中学耕耘了十九个年头。如今,张利老师已落户黔西,他准备把毕生精力献给黔西的教育事业。 多年来,凭着对教育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,民主的管理方式,严谨的教学风格,先进的教学理念,张利老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:2006年,他任教班级的黎恩银同学以645分录取北京大学;2009年,他所带班级的付荣梅同学,从入校时中考成绩456分到高考时名列全省第500名,实现了低进高出;2009年,他任教班级的马玉峰同学以632分名列全省第15名,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;2012年,他所带班级学生在高考中有6位同学进入全县文科前10名;2014年,他任教班级的余志红同学以681分(其中文科综合276)被北京大学录取,江卫东同学以663分(其中文科综合281分)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;2015年,他所带班级学生在高考中有8位同学(含并列名次)进入全县文科前10名,其中付开杰同学以615分被暨南大学录取;2018年,他所带班级学生在高考中有3人进入毕节市前10名,其中侯先颖获黔西县第一名,并被上海交大录取,郗文杰以673分的高考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。 谈到这些年对教育的追求、付出与收获时,张老师深情地说道:“可能正如我故乡的老前辈苏东坡讲的那一句‘此心安处是吾乡’吧,我已经习惯把这个地方当做家了,这所学校,也早已是我生命中抹之不去的一部分了。” “平凡之事力争完美、细微之处铸就精彩。”三尺讲台,是他无悔的选择,教书育人,是他一生的追求。他用师爱、责任和智慧谱写教坛无悔的人生。 张利老师身兼班主任,先后担任学校文综组教研组长、思政副主任、思政主任、教导主任等职务,对待每一项工作张利老师都认真负责,全身心的投入。特别是担任攻关班班主任以来,张老师站在振兴黔西教育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,在学习上、生活上真诚地关心这些优秀的孩子,通过自己的陪伴把上级领导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传递给学生。在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,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、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,引导学生增强克服困难、努力读书的信心,鼓励学生学有所成。张利老师还经常深入学生宿舍,了解学生的生活,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,天气变化时提醒学生增减衣物,提醒学生按时洗衣服、定期晾晒被褥等等。自担任攻关班班主任以来张老师基本没有过完整的假期和周末,或是和年级其他老师一起给学生补课,或是和领导、老师们一起分析学生学情。白天,张老师像只陀螺转个不停,晚上,还要把工作带回家,虽然每一天都忙得不可开交,但张老师的内心却无比充实与幸福。 为师者春风化雨,为学者济人利物。张老师平易近人、循循善诱,很少直接批评学生,委婉中透露出一种大气谦和。他勤勤恳恳,对工作一丝不苟,对学生认真负责。与张老师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,学生及同事无不被他的沉稳专注的敬业精神所打动。他学识渊博、风趣幽默,无论是教学上的丰富经验,抑或是为人处世的大气谦和都让身边人感到受益匪浅。 19年来,张老师没有豪言壮语,没有惊天动地,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党员教师,热爱工作,把工作当兴趣、当生活,这些由内而外的修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,在教育这片热土上,张老师持之以恒、孜孜不倦,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,朝着具有工匠精神的学者型教师坚定迈进。 岁月依旧,痴心不改。张利老师早已把根深深地扎进黔西教育的土壤。他深深地爱着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,深深地爱着黔西人民,为了黔西的教育事业,他坚持着、奋斗着。 编辑:赵娜 编审:王博 监制:王正方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