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毕 节人 的 信 息 门 户 网 站
毕节网 首页 走进毕节网 查看内容

贵州仁怀市后山乡苗族风风火火过六月六

2022-7-4 09:33| 发布者: 毕节在线| 查看: 105191 |原作者: 九黎先生|来自: 西部苗族公众号平台

摘要: 7月2日至3日,仁怀市后山乡举办苗族六月六系列活动,把苗族重大传统节日过的丰富多彩。贵州省文化旅游厅、仁怀市委、市政府、省苗学会等有关领导出席活动。来自云南、四川、省内的苗族同胞和当地群众数万人参加。

(编者按:贵州省仁怀市后山苗族布依族乡苗族同胞风风火火过六月六,其气氛盛大空前。踏着盛夏的烈日,让我们一起走进西部苗族,走进摇钱树山里的苗寨。去聆听苗家小伙雄浑的芦笙,一饱眼福苗家姑娘柔情的舞姿。是的,在乡村振兴的这艘帆船上,西部苗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正结合实际积极开发民族旅游,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。后山乡苗族同胞六月六活动的开展,是西部苗族开辟乡村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,值得借鉴学习。)


72日至3日,仁怀市后山乡举办苗族六月六系列活动,把苗族重大传统节日过的丰富多彩。贵州省文化旅游厅、仁怀市委、市政府、省苗学会等有关领导出席活动。来自云南、四川、省内的苗族同胞和当地群众数万人参加。



开幕式后,举行了招商签约仪式、文艺演出、斗牛、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、祭祖大典等活动。气氛浓烈,精彩纷呈,把苗族六月六传统佳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,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。



此次活动,不仅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还对苗族历史文化进行了充分的尊重、保护和利用,将苗族历史文化与地方旅游开发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,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,不失为乡村振兴进程中值得借鉴的典范。



后山乡有悠久的历史,后山人民、苗族同胞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。明末清初,隶属水西地域,吴三桂平水西时,这里留下“三斗三升驽牙子,八百花苗把后山”的传说;咸同年间,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断后部队傅王在后山芦竹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;《续遵义府志》誉后山苗寨“笙韵苗寨”。解放后,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,后山少数民族同胞真正当家作了主人。19561123日,成立了后山苗族布依族乡。



后山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这里民风古朴,民族风情浓郁诱人,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黔北川南传统文化之精华——苗族芦笙文化。芦笙文化与东南亚、美国苗族风俗一脉相承,它包括芦笙舞蹈,如:板凳舞、滚山珠、踩锅边、滚牛皮、四门斗底、爬花杆、大团圆、小团圆、扣鸭脚、倒栽桩、黄龙缠腰、高台芦笙舞、苗族家传硬气功等系列朴质传神的舞蹈;也包括原始图腾色彩的打牛、母猪神、火炉猪、掩火星、跳马脚、踩山、三月三、赶苗场、上刀山、下火海等传统风俗;还包括黔北独具特色的蜡染、刺绣、饮食、勾藤酒、语言、婚俗等文化,其内涵丰富、异彩纷呈。特别是1982年以来,后山“滚山珠”“踩月亮”等传统体育节目多次在全国、全省民运会上获得金奖,被外国人誉为“五彩缤纷的奇葩”。因此,1996年,贵州省文化厅将后山乡命名为“苗族芦笙艺术乡”并挂牌。

 




 

图/文来源:西部苗族公众号平台

作者:九黎先生


编辑:王正方


 

 

 

 

最新评论